成立于2002最专业营销培训销售培训团队管理服务商      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:010-51652313 13681285133 862869709    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  设首页
  加收藏
您当前的位置:中华营销培训网 > 营销技巧 > 营销案例 > 教程内容  
销售16种伤害 小心别中招!
作者:admin  来源:www.byqp.com  发布时间:2013-12-15 22:31:34  发布人:admin

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

症结一:刻舟求剑,时过境迁

    优秀的制度应保持其稳定性,但企业的销售激励政策却并不完全是这样。有些企业过于强调企业制度的一贯性,却忽略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销售队伍需求层次的转移,结果长期不变的激励政策与现实的市场频频发生冲突,致使激励脱节于企业发展的前沿,销售人员的种种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地调动。

    1、跟不上市场的变化。A白酒企业的激励政策是花“巨资”请“专家”制订的,在A企业的成长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,于是A企业将其保留下来。近两年,由于白酒市场竞争激烈,终端费用越来越高,而A企业仍保留原高责任、高回报的激励政策,造成销售人员的压力过大,收入逐年降低,激励失去了效力,整个销售队伍怨声载道,无心“作战”。市场发生了变化,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就应随之变化,否则,对销售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。

    2、跟不上销售人员需求层次的转移。很多企业因忽略了市场变化和销售队伍需求层次的转移,结果未能有效调动销售队伍的积极性。在我们的营销人俱乐部活动中,张某反映他连续三载为企业的销售冠军,企业连续三年都是给他1万元的奖励,他自己也从温饱阶段迈入小康水平。到第四年,当他再次夺魁后看到公司的奖励又是1万元时,沮丧之下跳了槽。因为这样的奖励实在不能让他心动。

    症结二:重“金”轻情,实效不明

    毫无疑问,金钱奖励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激励方式,它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激起销售人员的斗志,快速提升销售业绩。然而部分企业老总比较信奉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”,于是金钱就被他们作为魔法棒,哪里需要指向哪里。但是,金钱激励并不一定总是企业最有效、最上策的激励方法。

    症结三:无差异激励=没有激励

    通过对销售人员的奖励,可以有效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,同时也可给那些未得到奖励的销售人员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,使他们有模仿、对比的实体。因此,对销售人员激励的过程中要注重差异化,没有差异的激励是起不到效果的。某公司由于总业绩不菲,年终老总就给每位员工多加了1000元奖金,而员工拿到这笔钱之后却都认为这是公司应该发的福利,本来就该属于大家的。优秀的人员则认为大家都奖励了突出不了他们的贡献,辛辛苦苦的劳动换回的结果是大家都一样,不能体现“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”,从而丧失了工作积极性,创造力下降。

    症结四: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

    1、对个别人的激励破坏了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,得不偿失。一个销售团队就好比参加赛艇,需要全部人员的同步工作才能使速度达到最快。假如对参加划艇的运动员安排一项奖励:划得最快的一名运动员奖励现金十万元,这样就会使整个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争先恐后划船,而结果却导致了整个团队步调不一,优异的成绩自然也拿不到了。

    2、老板的偏爱导致整个团队失去上进心。人是有感情的,老板也会对销售队伍中个别人有特殊的好感,但仅仅为了好感而对销售人员进行表扬、奖励,就会使整个销售队伍感到失望,失去上进心。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,从而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。但激励个别人的时候打消了整个销售团队的积极性,导致团队工作效率不高,造成销售业绩下降,则企业就可谓是“捡个芝麻,丢了西瓜”,得不偿失了。

    症结五:工具单一,缺乏创新

    无论多么完善的激励工具,都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失去效力。笔者在为河南某企业做营销策划时发现,该企业喜欢在销售旺季开展销售竞赛,对在销售竞赛中获奖的销售人员给予销售精英称号,同时发放奖品。而一老业务员由于能力强,销售经验丰富,每次销售竞赛都能获奖。但到这两年,该业务员一听竞赛发奖就逃之夭夭,问其原因,则告之:同样的奖状已经有五、六张了,同样的奖品磁化杯也有五、六个了,全家人手一个还用不完。可想这样的激励怎能起到作用。针对这种情况,笔者就建议企业别在销售旺季设立销售竞赛,改为销售淡季设立“销售攻关小组”,选择优秀销售人员参加,使他们对难以攻破的客户攻关,增加他们任务的难度,从而激励他们去面对新的挑战,收到了不错的效果。

    激励工具的单一与老化必会导致激励政策的失效,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证激励政策的有效,才能刺激业务员的积极性,适应市场的变化。

[ ] [返回上一页] [打 印] [收 藏]
   
  推荐文章
长虹背投攻略:中国家电的..
英豪战江湖--回眸2002年..
案例讨论:中国营销传播网..
实战孔府家--营销篇
需要了解才能接近——“蚂..
《阿童木》票房造假背后的..
尝鲜式营销,用眼球带动行..
  热门文章
销售案例:你能感动客户吗
经典销售案例黄金与水
说说经典营销案例
营销案例:1小时让陌生客户..
关于“事件营销”的嗅觉与..
网络视频营销的优势及成功..
地震中捐款一个亿王老吉公..
冰淇淋市场营销方案
改变世界的机器,改变销售..
大客户销售实战案例—400万..
2011年夏日服装促销广告语..
一对一营销的成功案例
关于本站 - 网站帮助 - 广告合作 - 下载声明 - 友情连接 - 网站地图

Copyright@2002-2014 www.byqp.com,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20420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457号
本站网络实名:中华营销培训网 本站域名:www.byqp.com 公司地址:北京大学燕园
法律顾问:北京中仁律师事务所   律师:马国华  电话:(010)88554220 88554219
全国统一咨询热线:010-51652313 13681285133
客服Email: byqpwin@126.com 862869709